马斌是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青年教师,法学院兼职科研秘书。2013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2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20年起任教于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在外人眼里马斌是令人景仰的哲学博士;在学生心中他是知识渊博待人和善的老师;在笔者看来,他却更像一名“行者”,对待每一项工作他都脚踏实地拼尽全力,每一份责任他都听从安排谨记于心。在教师和秘书岗位,历尽艰辛,一路走来,也不忘仰望星空,看一眼云卷云舒。
大道之行,乐在其中
哲学,神秘、深奥、智慧、思辨,人们能想到的一切关于它的词汇,都似乎在阻挡我们向它靠近。当问及“您当初为何选择哲学”时,马斌老师笑着对我们说:“是感兴趣。”
马斌在高中时是一名独占鳌头的理科生,在大学本科阶段是学习自动化专业的理工男。谈到大学本科阶段的生活,马老师戏称自己是一名“问题学生”。大三时,他接触了许多科学史和人文学科的书,书籍的魅力在心中点燃了火苗,越燃越旺,直至一发不可收拾。从此,他爱上了图书馆。
2013年,马斌孤身一人来到兰州,欲报考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研究生。这是他第二次考研了。“想要转专业的同学,必须深思熟虑慎之又慎。”这是马斌的经验之谈,是他求学路上印象最深的体会和对同学们的忠告。出乎意料,这个西工大的理工男居然考进了兰大的哲学社会学院。毕业后,又去了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他在哲学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不见回头,却也乐在其中。
古人云,“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说的是在学习中增长才干。2020年,博士毕业的马斌来到了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任哲学讲师。读硕、读博期间他取得了诸多成果,获得了多项荣誉。2016年被评为兰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2019年获楼宇烈民生奖学金优秀论文奖和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博士学术促进奖,2020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优秀博士毕业生,其论文获优秀博士论文奖。在《老子学刊》发表论文“(伪)狄奥尼修斯的神秘神学与老子的‘道’论”;在《世界宗教文化》发表论文“宗教抑或宗派?”;在《比较经学》发表论文“大马士革的约翰对圣像崇敬的辩护”。这些丰硕的科研成就让我们对他钦佩不已。当问到学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时,马老师言谈之中满是自信与成就感,与初见谦虚有礼的模样判若两人。直至此刻笔者才感受到,马老师所说的“兴趣”二字的分量。
大道之行行更远。马斌老师在采访时说到,“接触一个学科,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内行人,从简单的学习者向研究者靠拢。”马斌,也从一名“感兴趣”的外行,变成一个“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知行合一的青年学者,并陶陶然于其中。
肩挑责任,不负初心
马斌老师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作为老师,他时刻关注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今年10月,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学校果断暂停了线下教学活动,转为线上课堂。当问到疫情对教学的影响时,他第一反应是上网课师生间情感互动较弱,担心学生上课时走神。他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线上教学前,备课比以往更认真,花大量的时间设计教学、撰写教案、熟悉教学平台,更多采取线上提问的方式以加强互动,从而达到人机合一的良好教学效果。
人生乐在相知心。采访中记者通过走访上过马老师课的同学,我们发现,马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他总是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大大地写在黑板上,告诉所有同学,不管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帮忙。天气转冷他总会提醒同学们加衣保暖,询问宿舍暖气热不热,外地来宁夏的同学是否适应这里气候。接受马斌老师指导“双创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学生告诉我们,马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总是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无论是研究过程、成果撰写还是财务报销,马老师都非常耐心地、条理清楚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任务顺利完成。今年10月,2020级本科学生母佳慧同学的“大创项目”经费报销日期马上截止,她自己拿了很多花销的发票,却不知道怎么报销,满满的课表更让她无法抽身。紧急时刻,母佳慧向马老师求助,马老师二话没说,根据她提供的信息一张一张把大大小小的票据仔细帮她粘贴、填写好。“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对马斌老师的印象是学识渊博,谦逊低调,待人友善,耐心且真诚。”这是学生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兼任学院科研办公室的秘书,马斌老师始终将“服务好每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每到各类项目申报时候,他就成为一个大忙人,一边整理老师们的申报书,一边接电话解答老师们的疑惑,还要给科技处打电话询问一些不甚明了的规章制度。马老师告诉我们:“科研秘书的工作不单单是按照流程办事,还必须顾及到每一位老师的具体情况,有的老师因为一些原因材料申报得晚了,我作为学院的秘书必须替他补上。”他还告诉我们,做科研服务还要尊重老师们的科研成果,不仅要做到保密,还要确保万无一失,因此,他很少支配学院配备的学生助手,都是自己独立完成。
今年9月,学院冯杰文老师前来提交申报材料,这时马斌正好请假在医院照顾入院的爱人。开始,马斌想让冯老师通过学生或其他工作人员把申报材料转交过来,但他仔细一想立马觉得不妥。通过电话沟通,冯老师觉得他可以改天来交,但马斌觉得不能让冯老师再多跑一趟。这时到了午饭时间,他告诉冯老师先吃饭,自己顾不上吃饭,随后驱车从医院赶到办公室处理完了工作。
化剑为犁,铿锵足音
马斌老师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2021年适逢建党100周年,学校举办了“学党史师生演讲比赛”。学院安排他代表法学院参加比赛,从没参加过演讲比赛自认为并无演讲口才的马斌没有拒绝,“事关集体荣誉,这是学院对我的信任,既然已经接受了任务,就一定尽最大努力把它做好”,马老师这样说。由于缺乏经验,他压力非常大,便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学院党委书记潘瑞,按照书记建议,他花了大量时间细心准备演讲文稿,精心挑选背景视频和音乐,从在线课程学习演讲时的语音语调、站姿手势,细心揣摩,反复模仿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马老师代表法学院闯进决赛,获得了优胜奖。
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作为博士,马斌还要做好科研,工作第一年,他主持立项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1项、宁夏高校新型智库项目1项;对待教学工作更不能放松要求,马斌认真听老教师的课,琢磨自己的教学模式,多次在法律文化沙龙为师生举办讲座,受到好评。这一年,他积极参加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马斌从来不拒绝工作任务,遇到困难也总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是学院领导对他的一致评价。
当问及兴趣爱好时,他说:“喜欢在家做做饭,喜欢逛书店。”他还说,喜欢去看马路,没有什么目的,仅仅是看看。此刻,我们才意识到,在老师极强的责任心下,隐藏着真诚与初心。采访过程中,马斌老师多次强调,大学生活要拒绝无效的社交和网络肤浅文化,即使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诱惑,也能保持“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达到读书学习的高境界。
采访结束,马斌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中肯的希望和建议:在大学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抓紧外语学习,要争取通过国家英语等级考试;要做好人生职业规划,把考研提上日程。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这是马斌老师的成功之道,也是他赠给每一位法学学子的座右铭。
【人物简评】青年教师马斌外内表里,自相付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对待学生,他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其身正不令而行;对待学术,他转益多师是吾师,始终保持着赤子般的求知之心;对待工作,他用心用功用情,认真负责极端热忱;对待生活,从“偷得浮生半日闲”里,以获得花有清香月有阴的闲淡。马斌老师作为法学院青年才俊,的确让青年学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指导老师:张新民)